金融业态的多元化,推动了中国金融功能的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逐渐从单一融资的金融功能发展成为融资与财富管理并重。
与境外资本市场自发产生的起点不同,境内的资本市场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下,初期主要由政府主导。进入专题: 金融监管 。
注:本文选自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为《资管大时代》一书撰写的导读。由于历史和体制的渊源,我们的监管部门较为熟悉和擅长对间接融资类简单金融产品及交易的监管,而对复杂、创新产品及其交易的规律还在学习和认识之中,有时会习惯性地在金融市场监管中排斥复杂产品和跨界运作。监管既要防范资本市场的负外部性,也要避免或尽量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替代。对有区别的业务实施简单划一的规则会制约市场的创新和发展,有时甚至会误导公众。市场主体始终存在规避监管提高盈利的动力。
这也将降低监管成本,减少监管套利。国际证监会组织根据监管目标,制定了监管者、自律组织、监管执法、监管合作、发行人、审计机构和评级机构等信息提供者、集合投资计划、市场中介、二级市场以及其他市场、清算以及结算等十个方面的38条监管原则与相关具体准则,形成了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础框架。❺ 银行或监管机构应当考虑调整风险权重,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提高棕色资产的风险权重。
第一,以碳中和为约束,修订绿色金融界定标准。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转型风险模型,在考虑未来十年的五大转型因素后对煤电企业贷款的转型风险进行了测算。绿色投资分为两大板块,一是环保板块,例如降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结果显示,具体因素对煤电企业的影响如下: ❶ 我国对煤电需求下降,煤电公司销售额下降。
我们一定要保持主动,在国内不新建煤电项目的同时,主动停止对海外煤电项目的投资。作者马骏系CF40成员、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作者在第21期浦山讲坛上发表的演讲 进入专题: 绿色金融 。
三是将银行的碳足迹纳入MPA或者人民银行的绿色银行考核。碳中和带来巨大投资需求 碳中和未来将产生超过百万亿人民币的低碳投资需求。第七,强化碳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也就是说,从金融角度、从财务角度、从投资回报角度,就不应该考虑此类投资标的。
第四,强化对低碳投融资的激励机制。其他国家由于缺少相关绿色资产、棕色资产的数据,没有真正实施这一调整。二是主权基金或者央行自身要建立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的能力。怎么保证碳市场的定价有效性?碳价必须在有流动性的市场当中形成,换句话说,没有流动性,碳价就无效。
我最近也跟人民银行货政司商量,能不能够要求银行披露整个资产的碳排放信息。一带一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能源投资项目大部分投向煤电,而煤电是高碳排放的领域
而中国有7年绿色信贷的数据,且数据显示绿色信贷违约率只有0.4%,其它信贷的违约率是1.8%。同时,要充分开发碳排放的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一方面增加流动性工具,另外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
例如,如果现在银行中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是100%,是否可以考虑把绿色贷款的权重降低至75%,将其他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提高至某一水平,使得总体风险权重保持不变。纳入抵押品范围后,表现较好、持有高质量绿色资产的银行可以向央行借到便宜的资金。但中国还有几千万家企业都可以被碳市场的价格引导。建设到一定程度后,应该考虑把环境气候风险分析作为一项强制性监管要求。氢能作为一种储能方式,其实是清洁能源非常重要的板块,将经历爆发式增长。其他国家的这些例子说明,金融机构的碳足迹披露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据荷兰央行测算,11%的银行资产将面临较大的气候风险。一些银行的再贷款项目有附加条件,中小企业的贷款必须占到50%以上,如果找不到足够的中小企业就无法发放绿色再贷款,约束条件过多。
第三,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气候风险分析、前瞻性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央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在2020年9月发布了有关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的两份重要文件——《环境风险分析综述》和《ERA方法案例集》,总结了全球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已经研发出来的模型方法,有些内容非常详细和实用,便于机构测算高碳等敏感行业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测算其在这些领域中的投资,未来不良贷款率上升和投资估值下降的幅度。
我们牵头的《重庆碳中和目标和绿色金融路线图》课题报告估算,未来30年,如果重庆要实现接近净零排放,则需要13万亿绿色投资,其中8万亿为低碳投资。只有知道碳排放和碳足迹,才有可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此举影响深远,远远不只外管局资金的绿色化。结果显示,具体因素对煤电企业的影响如下: ❶ 我国对煤电需求下降,煤电公司销售额下降。这一互通机制前期可以只对接大湾区的碳市场,而三五年后,如果全国碳市场都具备了相应的流动性,也可以将其连接到全国碳交易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充分参与中国的碳市场。零碳改造每平米仅花费1000元,与北京每平米十几万的房价相比,几乎没有增加额外负担,在材料与技术层面完全可行。
四是专门支持绿色板块,向债券市场投入资金,降低绿色债券的成本。NGFS已经提供方法,接下来国内需要进行更多推广和能力建设工作。
怎么保证碳市场的定价有效性?碳价必须在有流动性的市场当中形成,换句话说,没有流动性,碳价就无效。将这五大转型因素放入上述模型,以三家大型上市煤电公司数据作为基础,进行模拟,违约率都是直线上升。
第六,监管部门应该强制要求停止在海外投资新建煤电项目。还有一家研究机构叫2ii研究所,其认为在2DS温升情况下,煤电或减值80%,引发的银行违约率或提高4倍。
HSBC等金融机构也就高碳资产的敞口进行了披露。例如,海南没有燃油车,全部是电动车,而且使用绿电,电动车销售量增长将非常快,估计至少达到35%的年均增长率。流动性的形成需要金融机构参与,需要大量的买家和卖家,这也是支持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的重要理由,因为它可以保证定价有效性。在被覆盖的控排企业中,碳市场已经发挥了配置资源作用,可以将低碳活动引导到高效企业中。
其他国家由于缺少相关绿色资产、棕色资产的数据,没有真正实施这一调整。碳足迹是碳排放的总量,根据投资总量或企业销售额等选定指标进行测算。
在产业层面,根据英国咨询机构Vivid Economics对于上市公司板块的风险分析预测,煤电、煤炭相关板块股票减值幅度或将达到80%,石油、天然气相关股票减值幅度将达到40%。所有企业,如果投资、从事与碳相关的活动,都应该去看碳价格——如果碳价涨得厉害,企业就应该选择少投,因为碳价高涨或许意味着未来其将面临一定惩罚机制。
但中国还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表示限制煤电投资。据英格兰银行测算,在极端情况下,气候变化会带来43万亿美元资产的损失。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z11pm.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crd/6533.html
上一篇
乐视 uMax120 电视
有话要说...